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详情
启东人大:聚焦民族团结提质效,助力创成全省示范区
来源: 中国江苏网      时间:2023-08-07 11:42:22


(资料图)

中国江苏网8月6日南通讯 石榴花开籽紧抱,民族团结心相印。近年来,启东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以“小切口”监督,“大活力”推进,为打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积极贡献人大力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启东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日前,启东市被命名为第二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注重调查调研,集思广益察实情

启东是江苏沿海地区较为典型的多民族融合的宜居城市,现有4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9000人。2022年,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民族宗教局的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民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代表、民促会代表、少数民族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到少数民族家庭、南通巴兰仕机电有限公司、近海镇建东村、南城区街道城河新村、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调研组客观分析了启东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存在的体制机制亟需强化、工作质效仍需优化、专项保障尚需实化等薄弱环节,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载体平台,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企业、示范学校建设,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搭建文化交融“主平台”,以更高水平构建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以更大力度锚定示范引领的纵深推,以更实举措聚焦社会治理的精准发力,以更强担当汇聚各族群众的奋进力量,团结引领各族群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启东建设现代化篇章,用优异成绩迎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考核验收。

列出落实清单,共建共享强问效

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列出落实清单,交由启东市人民政府研究落实。强统筹,凝聚合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考察、政绩考核内容,全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强宣传,入脑入心。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采取“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强示范,典型引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打造“一进一品牌”模式,实现全域覆盖、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中国好人”郭中良资助10多名湖南少数民族贫困学子,启东企业家管新飞投资建立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当地藏族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强化跟踪问效,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及时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工作开展情况,督促相关政府部门坚持共建共享,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创建工作有效落实。比如与南通大学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喜迎二十大 同心建新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打造“启吾同心荟”实践基地、“启吾红石榴”民族文化主题公园等一批统战家园,组织启东11所小学与新疆、西藏的学校开展“手拉手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联谊活动,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监督创示范

在督促落实中,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团结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网格管理等工作与民族团结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全市成功创成省级“红石榴家园”4个,南通市级“红石榴家园”3个,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共建共治、和谐发展”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比如实施“新市民计划”,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帮助解决好技术培训、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优化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深入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目前有1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在启东就业。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代表人士机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在维护民族团结、咨政建言、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中的关键作用,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参与度、融入度、认同度。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应急处置、业务培训等5项机制,做到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积极打造正面宣传矩阵,让互联网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最大增量。

下阶段,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结合人大工作特点,将人大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监督与支持并举,共同推进启东市建设更高质量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标签: